泉州市铭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古时最早的婚礼和今天的婚礼有哪些区别

时间:2024-04-25 19:17:49 浏览量:50147

    古人嫁娶名言

    古时最早的婚礼和今天的婚礼有哪些区别?

    古时最早的婚礼和今天的婚礼,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一、婚礼仪式的起源

    我们今天的婚礼仪式,起源于周代。《周礼》中的“嘉礼”就规定了“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六个环节,这是中国历代婚俗的原型。而《仪礼》中的《士昏礼》,更是详细说明了当时婚礼的仪式细节。那么,我们就以周代“士”的婚礼为代表,说一下古今婚礼的区别。

    二、周代婚礼和今天婚礼的区别

    1、媒人:周代人要结婚,必须要有媒人,今天基本都是自由恋爱了。《诗经.南山》里说:“娶妻如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何?匪媒不得。”没有父母的同意,不通过媒人,是不能成婚的。

    2、问名:周代,男方在求婚前,要先问女方的姓、生辰八字,并进行占卜。现在基本没有这个环节了。

    3、彩礼:周代的彩礼一般是五匹帛、一对鹿皮,象征意义更大一些。在当时,通行的礼品是有颜色的帛,被称作“綵”,所以后来的聘礼,就被称为了彩礼。今天的彩礼,更注重实际,多少不一。

    4、婚姻的缔结:周代,“聘,则为妻”,一旦女方接受了聘礼,夫妻关系就定了。今天,要领了结婚证才能算数。

    5、婚礼举行的时间:周代的婚礼在黄昏举行,今天的婚礼在白天举行。当时婚礼的婚是黄昏的“昏”,这应该是来源于上古时期的走婚和抢亲习俗,因为走婚和抢亲都发生在黄昏以后。

    6、礼服:周代,新郎的礼服是玄色(赤黑色)上衣,纁色(赤黄色)下裳。新娘的礼服是“纯衣纁袡”,就是黄黑色的衣服,黄色的衣边。现在,新郎一般穿西装,新娘穿白色的婚纱和大红的礼服。

    7、交通工具:周代,男方用“墨车( 黑色马车)”迎亲,女方也要用“墨车”送亲。接到新娘后,男方驾自己的车先回,在家门口等候。女方驾自己的车随后赶来。唐代开始用轿子,今天一般用汽车。

    8、迎亲:周代,新郎到了女方家,岳父要穿着“玄端”出门迎接。今天,别说迎接,能让新郎顺利进门就不错了。

    9、伴娘:周代,伴娘由“女师”担当,就是新娘的老师。今天,一般是新娘的闺蜜。

    10、夫妇的饮食。周代,夫妻双方要行“同劳礼”,就是同吃一碗肉。今天,大多是吃同一碗面条。

    11、交杯酒:周代的交杯酒叫做合卺。卺是用一个苦葫芦剖成的两个瓢。卺有苦味,寓意着夫妻同饮一卺酒,合二为一,同甘共苦。到了宋代,才有了今天所说的交杯酒。《尘史》记载,“古者婚礼合卺,今也,以双杯彩丝连足,夫妇传饮,谓之交杯”。

    12、拜堂和闹洞房:周代,婚礼没有拜堂和闹洞房的环节,而是祭祀。拜堂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当时是夫妻对拜。到了元代,开始拜天地、拜父母、夫妇交拜,一直传到时了今天。

    三、周代婚礼的启示

    周代的婚礼,并不讲求热闹。《礼记》说,“婚礼不用乐,幽阴之义也。”就是让新媳妇思索娴静的意义,以修妇道。“婚礼不贺,人之序也”,“序”是新陈代谢、生老病死的意思。子女成家立业了,父母却衰老了,这有什么值得庆贺的呢?又怎么忍心去庆贺呢?所以,古代婚礼的背后,是对人世间生老病死的感伤。孔子说:“嫁女之家,三夜不息烛,思相离也。”就是感念亲人之间的离别。“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就是为了纪念逝去的亲人。另外,周人在婚礼上也准备“枣”和“栗”子。“枣”取早起的意思,“栗”取颤栗的意思,就是新媳妇过门以后,要孝顺公婆。而见天,已经变成了早立子、早生贵子的意思了。

    总之,今天的婚礼,是从古代婚礼演变而来的,我们无疑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但其中体现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美德的地方,我们无疑要继承下去。

    古代人结婚习俗是怎么样的?

    古代对于婚姻是非常重视的,一个女子结婚时的嫁妆往往代表着这个家庭的能力和她在夫家的地位。“良田千亩,十里红妆”通常是用来形容富贵人家女子出嫁时的嫁妆。十里红妆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古老的传统民俗,古人在婚期的前一天,除了一些床上用品和新娘子要用到的衣服首饰之外,其余的东西都要由挑夫送往男家,再由伴娘将之铺好,通俗地讲就是"铺床"。

    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时间“婚姻”二字在古代也被写成“昏因”,意思是说: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男家去女家迎亲时,通常都是在夜间。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年龄由于古时候朝代不一样,各个朝代的成婚年龄也不太一样。比如春秋时期,女子通常在16岁后才能结婚,而男子要到20岁之后才行;汉朝时女子超过30岁不嫁人就要每年缴纳五倍的赋税,直到她结婚为此;宋代时男子只要到达15岁,女子13岁就可以结为夫妻了。

    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三书六礼三书指的是聘书、礼书、迎书,六礼指的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些都有各自的用处。例如聘书代表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结为夫妻,会在纳吉时用到;礼书指的是礼物清单,主要用来记载结婚时的各种礼物的数量,在纳征时会用到;迎亲书是在结婚当日用来迎娶新娘过门时用的。

    纳采在古代指的是媒人作媒后得到女方同意,也就是所谓的“提亲”;问名就是男女双方相互告知对方的姓名及生辰八字;纳征就是将结婚前准备的聘礼送到女方家里去;请期就是由男方家里请算命先生选择一个可以结婚的好日子;亲迎指的是新郎乘坐礼车前往女家家迎接新娘回家。

    古代女孩出嫁的婚俗:压床在婚礼之前,会有专人将床褥、床单及龙凤被等铺在床上。再在上面撒上红枣、桂圆、荔枝干、红绿豆等有好寓意果子。等到新人当晚进房后,让小孩在床上食喜果称为 “压床”,寓意百子千孙。

    古代婚姻的含义?

    夫妻关系和谐是婚姻和谐的首要因素,自古以来,人们就对夫妻和睦相处,构建和谐家庭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思想。

    儒家把夫妻关系列为三纲之一,对夫妻道德予以高度重视,并提出“夫义妇顺”的行为模式。班昭作《女诫》,对儒家的夫妻道德做了总体说明:“夫妇之道,参配阴阳,通达神明,信(诚)天地之弘义,人伦之大节也。是以《礼》贵男女之际,《诗》著‘关雎’之义。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妻关系本系于天地之德,它直接影响家庭德的、社会的安定和风教的纯朴。在儒家的论述中,由许多经典言论论述了夫妻关系的和谐之道,这里摘录一些,并作些注解,以供现代家庭参考。身(1)不行(2)道,不行(3)于妻子;使(4)人不以道,不能行(5)于妻子。——《孟子

    《西游记》玉兔精说:常言道破人婚姻,如杀父母。为什么古代人这样认为?

    老话说,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在封建社会,女人社会家庭地位都很低,很少出门工作,经济不独立,人格也很难独立,丈夫就是妻子的衣食父母。破坏了这样女人的婚姻,自然是“如杀父母”,杀的是她的衣食父母。

    古代婚姻为什么提倡“门当户对”?

    “门当户对”,不光是古代有之,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依然也很讲究其实质性。它是建立在经济基础,物质条件,人际关系的客观因素的产物,是共同发展,相互依存,相互扶持,利益共赢的趋势下的结果和理由吧!

    古语中【婚姻】的意思?

    婚”字由女和昏两个字组成,不是没来由的,古语中有“男以昏时迎女”,及“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等缘由。昏时,大约等于晚上六、七点左右,《尔雅释诂》云:“日入后二刻半为昏,昏来则明...”。 古代男女结婚的婚字本来就是“昏”字,《说问通训定声》中记载“昏,假借为婚”,《礼仪》中记载“士娶妻之理,以昏为期,因以为名焉。必以昏者,阳往而阴来。”古人经常根据太阳的移动来制定自身尊崇的礼仪。日落西山,在时间上表明,白昼结束黑夜来临,也就是阳气消退而阴气上升,或者可以说在黄昏时刻,也是阴阳交合之时,对应人事,自然也就是适合男女结婚洞房花烛之事。

    何为姻?资料中没有明确的解释

热门话题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