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铭文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西游记》究竟是谁写的

时间:2024-03-29 20:09:59 浏览量:72334

    西游记有几个版本的书

    《西游记》究竟是谁写的?

    吴承恩,这没有什么争议。

    《西游记》是谁写的,为什么写《西游记》里面的师徒只有四人,又代表着什么?

    《西游记》是谁写的,为什么只有四人,代表着什么?

    《西游记》第一本是唐玄装写的,原名《大唐西域记》。

    首先说下历史的真实,唐僧西天取经是真实的历史,三个徒弟是虚构。实际上只有一个徒弟。

    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唐三藏西天取经的故事是虚构的,但历史上唐僧到印度学习翻译经书是真的。

    对于唐僧人们因为《西游记》耳熟能详,那个懦弱迂腐的僧人,一直是大众话题。但历史上那个真实的,被鲁迅誉为中华民族脊梁,世界和平使者的唐僧,却被忽略。

    唐僧原名陈祎,唐代著名高僧,为寻找佛教真谛玄装于贞观三年,带领一个徒弟西出玉门关,经五烽,渡流沙,过阿富汗,巴基斯坦,第一次徒步走通丝绸之路,到达印度那烂陀寺留学五年,将657部佛经徒步背回中土。

    在翻译经书过程中玄装口述,辨机和尚记录编成《大唐西域记》,也是《西游记》的原本。

    玄装大师圆寂之后,由他的两个弟子慧立和彦琮写了续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增加了神话色彩。

    到了明朝,经说书人传播西游记已经有3oo多个版本了。吴承恩搜集整理改编成现在的《西游记》。所以,《西游记》是群众智慧共同创作的。

    至于西游神话中虚构的三个徒弟,是众生相的具象演义。说明白了就是代表人性的四个方面。再说明白点师徒四人其实是一个人,都是唐僧的心魔。

    唐僧代表执着,善良,慈爱,坚持自己理想,永不放弃。在他到达西天取得真经后才发现,到西天取经的只有自己,那三个徒弟都是自己假想出来的不同层面的自己陪伴一路。

    孙悟空是一个内心的渴望,《楞严经》中说人心有七十二变,孙悟空就有七十二变。内心就是一个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过关斩将,直达目标。

    而猪八戒是那个在困难面前,本能的自己。每个人心里面都住着一个猪八戒,住着一个高老庄的梦。住着一个老婆孩子热炕头。住着一个撩妹的花花公子。

    沙僧是平凡的自己,为什么叫沙,不仅是流沙河,也是时间中流沙一样泯灭的自己 ,沙子一样泯灭人群的自己。也是别人眼里的自己。本事不大,不关心粮食和世界,也不问前程,跟着感觉走就是了。也就是在这平庸中时间默默溜走了。

    沙僧是个比喻,提醒你时间的真理,时间的紧迫。

    现代科技发展了,西天不再遥远,但我们还是需要唐僧和他的徒弟们,到宇宙中开辟道路,取回拯救地球的真经。

    《西游记》是谁写的,为什么写《西游记》里面的师徒只有四人,又代表着什么呢?

    《西游记》是吴承恩搜集整理民间传说,并根据唐朝玄装和尚口述,辨机和尚记录编写的《大唐西域记》改编而成的。

    唐僧师徒四人其实是众生相的具体象征,既代表了封建阶级上中下各个阶层的人物形象,又代表了人性的四个方面。

    唐僧代表统治阶级上层领导者中的正面形象,他执着,善良,慈爱,坚持自己理想,永不放弃。

    孙悟空是一个坚定的执行者,他大胆,勇敢,勇于担当,善于变通,天不怕,地不怕,过关斩将,直达目标。

    猪八戒是那种游弋在好恶之间的中产阶级代表,他游手好闲,偷奸取巧,心里永远藏着一个高老庄的梦,一心惦记着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小日子。

    沙僧就是一个平庸的小老百姓,他忠厚老实,埋头苦干,不计得失,不问前程,没有自己的思想,一切跟着感觉走,一辈子碌碌无为。

    《西游记》是中国老百姓的智慧结晶,值得我们静下心来慢慢品读,《西游记》悟得是佛性和人性。

    西游记后专是谁写的?

    宋建元著,1925年生,陕西眉县人。

    1960年毕业于北师大中文系。

    曾任编辑、记者、高校文学教师。

    大学学习时即在《文艺报》、《人民日报》上发表作品。

    著有《鲁迅小说探微》、《丁玲评传》、长篇小说《涡土》、电视连续剧《西游记后传》等。

    本书是电视剧的原创作品。

    西游记到底是谁写的?

      数百年来一直是一个历史悬案。二十年代,胡适与鲁迅从清代学者中论证出《西游记》作者是淮安嘉靖中岁贡生吴承恩。但是,从目前所能见到的各种《西游记》版本,都没有一部是署名吴承恩所作的。北京图书馆出版社推出《话说吴承恩———〈西游记〉作者问题揭秘》(沈承庆著)一书,提出《西游记》的作者不是吴承恩,而是明嘉靖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其考证思路是从世德堂本《新刻出像大字官板西游记》卷首的“华阳洞天主人校”的“校”字入手,对比杨致和《西游记》和朱鼎臣《释厄传》两个版本之间增、删、改的故事情节变化及发展,论证小说的成书过程,理顺这三个版本的出版顺序,结合其中所体现的佛、道、儒三家思想脉络,追根溯源论证《西游记》作者的阅历及身份,考证出《西游记》一书与吴承恩毫无关系,真正作者应为明嘉靖时代的“青词宰相”李春芳。

      吴承恩有诗《赠李石麓太史》,石麓为李春芳的号。李籍隶江苏兴化县,嘉靖年间状元及第,因善撰“青词”而累升宰辅。少时曾在江苏华阳洞读书,故又有号“华阳洞主人”。曾受命总校《永乐大典》。在《西游记》第九十五回有一首诗:“缤纷瑞霭满天香,一座荒山倏被祥;虹流千载清河海,电绕长春赛禹汤。草木沾恩添秀色,野花得润有余芳。古来长者留遗迹,今喜明君降宝堂。”沈承庆发现,这首诗的第四、五、六、七四句,暗含“李春芳老人留迹”,与卷首“华阳洞天主人校”指的是“编撰《西游记》”之意。

      民间有传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洵,晚年时孤苦,其子苏轼为解其闷,便编写一些奇异的小说,给父亲解闷。编写了西游记里的一些故事片段,人物来历等,但毕竟是为娱乐,其书并未写完整,往后流传,由吴承恩补充编撰。西游记可以说有不少宗教常识,苏轼是笃信佛教人士,也有其友佛印僧人,加之苏轼乃文学奇才,有丰厚的文化素养,故而此书出自这位文学家也不是奇怪之事。

      胡适与鲁迅主张吴承恩为《西游记》作者的根据是明天启间《淮安府志》,该志记有吴承恩作《西游记》,但未说明此为何类图书。清代咸丰重刻《淮安府志》删去这一条。

      1983年末,章培恒先生在《百回本〈西游记〉是否吴承恩所作》中指出,从《西游记》问世直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三百余年里,各种刊本或署朱鼎臣编辑,或只署华阳洞天主人校而不署作者姓名,或署丘处机撰,没有一本承认吴承恩的著作权。胡适1921年的《西游记序》也说此作“是明朝中叶以后一位无名的小说家做的”。后来鲁迅先生力主吴承恩说,胡适得到鲁迅抄给他的材料,便在《〈西游记〉考证》中也持此主张。然而细观他们的考证,所依据的间接材料有二条,直接材料仅一条。

      间接材料之一

      吴玉搢(1698-1773)《山阳志遗》卷四:天启旧《志》(指天启《淮安府志》)列先生(指吴承恩)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阳先生撰。

      吴玉搢距《西游记》问世已近二百年,判断的依据又唯有明天启《淮安府志》,他的发言权其实和我们差不多。

    西游记是谁写的?

      一、《西游记》的作者是明代小说家吴承恩。  二、作品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完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汉族长篇神魔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沿途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汉族民间传说。  自《西游记》问世以来在民间广为流传,各式各样的版样层出不穷,明代刊本有六种,清代刊本、抄本也有七种,典籍所记已佚版本十三种。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大量被译为西文,西渐欧美,已有英、法、德、意、西、世(世界语)、斯(斯瓦希里语)、俄、捷、罗、波、日、朝、越等文种。并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三、故事来源:  【玄奘西游】  玄奘游学取经经历记录在《大唐西域记》,该游记主要记录了各国。  国名、地理形势、幅员广狭、都邑大小、国王、族姓、宫室、农业、物产、货币、食物、衣饰、语言、文字、礼仪、兵刑、风俗以及佛教圣迹、寺数、僧数、大小乘教流行情况等内容,没有故事,神话故事是后人模仿佛教寓言故事创作的。玄奘游学取经经历简单如下:  612年,玄奘13岁,破格以沙弥身分录入僧籍,居净土寺。隋唐后期玄奘西游大乱,从兄西去长安,然后逾剑阁而抵蜀都。622年,23岁,与商人结侣,经三峡至荆州,北转相州和赵州,足迹及于半个中国。沿途既讲且学,质难问疑,探索不止,最后入于长安。在这里,玄奘继续多方参学。  629年,李世民(公元598年1月28日)派玄奘陈祎出国,在高昌王和突厥叶护可汗的大力赞助下,玄奘艰难地通过了中亚地区,进入北印度境,渡印度河,经呾叉始罗,至迦湿弥罗,在这里参学两年。随后至磔迦国(旁遮普西部)、那仆底国、阇烂达国(贾朗达尔)、曲女城……633年,34岁,到达王舍城,入那烂陀寺。玄奘在那烂陀寺被推为十大德之一,地位尊崇,待遇优厚。他着重听戒贤三藏讲《瑜伽师地论》,旁及瑜伽行派的其它论著和有部、中观诸派的代表,前后历时5年。  638年,39岁,玄奘离开那烂陀寺,继续游学东印、南印和西印诸国。642年,43岁,再回那烂陀寺。戒贤请他为寺众主讲《摄大乘》、《唯识决择》。 ……戒日王和拘摩罗王隆重接见玄奘,决定在曲女城为玄奘召开五印论师大会。到会者有18国王,僧众3000余,婆罗门及尼乾外道2000余,那烂陀寺僧千余。作为论主的玄奘将论意写出,由明贤法师读示大众,并别悬一本于会场门外,请人问难,竟18日无人发论。玄奘取得全胜,被美为“大乘天”和“解脱天”。 643年,44岁,玄奘谢别戒日诸王,踏上回国路程,645年,46岁,被荣耀迎进长安。首尾历时17年,亲践110国,传闻28国,带回经书657部。646年,玄奘口述西行见闻,由弟子辩机辑录成《大唐西域记》12卷。  【新野猴戏】  新野猴戏,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  新野的猴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这里做过县令的吴承恩也对这猴戏无比钟爱。  据清康熙五十一年《新野县志》和乾隆十九年《新野县志》记载:吴承恩,贡士,安徽桐城人,嘉靖三十五年(公元1556年-1557年)任新野知县。  《新野县志》、《名宦卷》中称其“赋性明敏,清慎自持,革吏弊,禁游民,修理学校,表扬贞节,刑清政举,吏畏民怀……”  吴承恩在任新野知县的两年中,不仅德绩兼优,对新野的民间艺术研究也颇深。  《西游记》第一回中刻画孙悟空的前身——仙石的形态,就是以新野现存的汉议事台为背景。仙石的通体三维尺寸与汉议事台的尺寸完全相同,可见吴承恩对新野的人情风貌多么熟悉。  吴承恩在任期间,深居简从,处处留心,耳濡目染了新野县的民俗风情,尤其对新野的传统民间艺术猴戏更是入耳入脑,了如指掌。  不仅如此,《西游记》中大量地运用了新野的方言,如新野人称“饺子”为“扁食”,称动物“不安静”为“骨冗”等,此类方言在《西游记》中比比皆是,足见吴承恩对新野的民间习俗了解之深。  也许,因为有了他对新野猴戏细致入微的观察,有了新野猴戏中活龙活现的猴子情态,才有了神话力作《西游记》中招人喜爱的猴王形象。  四、作者简介:  吴承恩(1501年-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祖籍安徽桐城高甸(今枞阳县雨坛乡高甸),以祖先聚居枞阳高甸,故称高甸吴氏。父吴锐,字廷器,卖“彩缕文羯”,是“又好谭时政,竟有所不平,辄抚几愤惋,意气郁郁”之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的作者。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文下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热门话题 更多